您好,今天是:   ENGLISH
历史新闻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活动新闻 >> 历史新闻

2016年5月24日彭城晚报《征集老物件 听它“讲”过往》

来源:www.xzmsbwg.com   更新:2016/5/24 15:09:52   点击:


“人文云龙 千年户部山”文化专题活动备受市民关注,“我与户部山的回忆”征文同步启动



本报讯 (记者 林刚) 5月19日,由徐州户部山(回龙窝)历史文化街区管理中心、彭城晚报、云龙区文化旅游局共同打造的“人文云龙 千年户部山”大型文化专题报道正式启动的消息在本报刊登后,备受市民关注。很多读者打进咨询电话了解活动详情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户部山这处人文荟萃之地的亲切和喜爱。

  ■“人文云龙 千年户部山”备受市民关注

  “人文云龙 千年户部山”大型文化专题报道将以“让徐州人知晓家乡过往,让外地人了解徐州人文特色。”为初衷,以现在保存的明清民居建筑群为主线,围绕户部山这一代表徐州美景及厚重历史的独特区域,追溯这里的发展和变迁,探寻曾生活在这里的人,发掘曾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征集、展示与户部山相关的老物件,全面、系统地对户部山的前世今生、点点滴滴进行梳理、展示。活动在彭城晚报·周末“徐州地理”专版开设专栏,同时在彭城晚报和徐州玩乐团微信平台推送,把户部山明清建筑群的厚重文化底蕴呈现给世人,关注户部山历史与当下的关系,展现建筑与人的和谐关系。

  活动消息见报后,得到了众多市民的关注。市民张先生小时候曾生活在户部山和马市街之间的一条巷子里,房子的样子记不清楚了,但巷子里高低起伏的石板小路在他的脑海里印象特别深刻。“我记得巷子两边到尽头都是住家户,有的是单独小院,有的两三家住在一个大院子里,巷子里的石板路不知道多少年了,磨得光滑发亮,附近的小孩经常成群地跑到户部山去玩。”张先生在来电中说,虽然当初的老房子早就不在了,但自己对户部山一直有种情结,每次从附近经过都有亲切感。看到这次“人文云龙 千年户部山”文化专题活动的消息后,像邂逅了一位久违的老熟人。市民金先生介绍说,他听父辈讲过,户部山一带过去是老徐州城南最繁华的一块地方,历史上有很多故事发生在户部山,看到这次活动的新闻后,心里非常期待。

  ■征集老物件,听它“讲”过往

  建筑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的载体,更是历史、经济、艺术、人文等要素的综合体,建筑文化与人居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关系密切,是一个城市文脉的体现。以余家大院、翟家大院、郑家大院、刘家大院、权谨牌坊等建筑为主体的明清民居建筑群,见证且承载了户部山独有的文脉。

  老物件,见证一段生活,呈现独有民俗,更勾起些许回忆。作为此次“人文云龙 千年户部山”大型文化专题活动内容之一,“人文户部山系列老物件征集活动”将面向全市市民及民俗专家,根据上述五大院原住家庭从事的营生和生活(从古至今,不同时代),如与茶业经营、酱业制造等有关的工具、与原五大院生活过的人有关的生活民俗用具(有时代特征的锅、碗、瓢、勺、妆具、马槽等)、传统美食、徐州特产(商家、产品或做法工艺流程)、瓷器、老家具等;从古至今描写户部山有关的专著与文章、古旧书画、文、图等。其实,无论物件价值高低、是何种类,只要是与户部山相关的物件,都在此次征集范围内。

  征集期间,市民提供的老物件将由活动征集委员会专家把关审定,彭城晚报将对具有代表性的物品进行新闻报道,一起来听老物件“讲”故事。当征集达到一定数量时,将在户部山进行现场实物展览交流,并在本报推出专版展示。

  专著、文章、老照片征集,可发送至邮箱:feng11105@sina.com;

  老物件征集热线:15996994877王女士、13815347453 傅女士

  ■征集美文,说说那些人、那些事

  “九月初九日,客游戏马台。黄花弄朝露,古人花飞埃。今人哀后人,后人复今哀……”这是南宋抗金名将文天祥的诗词《戏马台》,描绘的是登户部山戏马台时的感受。其实,古名南山的户部山历来都是人文雅士汇集之地,历代文人雅士为户部山、戏马台所做的诗词歌赋不胜枚举,流传至今。

  为发掘市民生活与户部山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人文云龙 千年户部山”文化专题报道推出了“我与户部山的回忆”征文活动,为市民提供了一次特殊的展示平台,让更多人去了解户部山曾经的那些人、那些事。撇开年龄、身份、职业,无论是曾在户部山生活过,还是因某些原因与户部山结下不解之缘,都可以娓娓道来,成为美文中最重要的要素。

  征文体裁不限,字数在2000字之内。

  投稿邮箱:pcwbzj@163.com。


新浪微博:@徐州民俗博物馆

腾讯微博:@xuzhouminsubowug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