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ENGLISH
徐州老故事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 徐州老故事

馆藏珍籍,留存彭门人文风采

来源:www.xzmsbwg.com   更新:2016/9/16 9:44:15   点击:



宋刻本《四书章句集注》,徐州市图书馆藏



清末邳州诗人张文醇诗集,邳州市图书馆藏



演讲集,沛县档案馆藏


《徐州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揽珍》



《江苏省明清以来档案精品选·徐州卷》


《徐州市图书馆珍贵古籍图录》


    八百岁宋刻书的惊艳现身

    一座城市,因文字记载而恒久鲜活,古籍便是携载这些文字穿越时空的使者,传播文明,传递知识,传承历史。

    徐州为古今胜地,历代先贤创作了无数的鸿文巨著,演绎了著书、刻书、藏书的人文佳话。徐州虽因历代兵燹水患,古籍文献毁损巨大,然在徐州市及所属市县区各级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以及国图、南图、上图等公藏图书馆,依然保存许多具有文物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的徐州人写或写徐州的古籍珍本,从不同角度,映现徐州历史风云、社会风貌、民情风土。

    2013年4月18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向社会公布古籍普查重要发现。其中,徐州市图书馆上报的宋刻本《四书章句集注》28卷与北大西汉竹简等一同被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4项重要发现。

    徐州市图书馆的前身铜山公共图书馆筹备于1929年,现珍藏古籍近十万册(件),自2007年开展全国古籍普查工作以来,计有25种 5212册馆藏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鉴定专家李致忠曾慨叹:“一个江苏最北边缘的地级市图书馆,竟藏有如此众多的珍贵图书,在全国屈指可数。”

    清雍正年刻印的《古今图书集成》是徐州市图书馆的另一镇馆之宝。《古今图书集成》全书共有10040卷,为雍正四年(1726)翰林院内阁学士蒋廷锡总纂,铜活字印刷,共印了64部,再加上一部样本,总共是65部,迄今完存者稀少。《中国善本书目》记载国内只有6家图书馆收藏。2012年在国家古籍普查中,国内图书馆藏又发现3部。

木刻雕版,一份沉甸甸的纪念

    自宋代印刷术的改进,书肆书坊由官刻迅速发展到民间。明代,雕版印书出现了一个繁荣局面。一时士大夫们以刻书为荣,有的搜罗古籍秘本,校刻行世,以示自己的博雅;有的刊刻家集,宣扬祖德,以示门弟高贵。

    据《中国古籍版刻辞典》,明代彭城人马暾,成化七年(1471)辛卯科举人,曾私修弘治七年(1494)刻本《重修徐州志》十卷,仿《大明一统志》体例分类,托精湛刻工刻版印刷。

在徐州博物馆的库房,有两个沉沉的书箱,里面是118块《养真室集》的雕版,为1955年王赵氏捐献。

    《养真室集》的著作者王嘉诜(1861-1920),字少沂,先世居山西闻喜县,后贸迁至徐州,遂为铜山人。自幼聪颖,十岁能诗,所作辄惊长老。曾七次参加乡试不中,于是淡漠仕途,潜心研究学问。曾就读于云龙书院,长于古文辞及六朝俪体,人称“江北第一学者”。为人举善,灾赈必助,处己接物,一以真诚。其著作《养真室集》凡9卷,书中涉及大量徐州人物、史事,可资地方文史研究。

    张恺慈义捐李状元孤本诗集

    市博物馆的诸多古籍中,清康熙年间《根庵文集》为孤本,世所仅见。

    徐州状元李蟠(1656-1729),字仙李,又字根庵,留有《偶然集》和《根庵文集》。《偶然集》已经失传,上下两册的《根庵文集》为张伯英次子张恺慈捐赠。

    张伯英是著名的收藏家,所藏古碑帖、文房四宝甚丰。据李银德回忆文章,1952年张恺慈离京回徐时,将大部分文物带回,并将其全部无偿捐献给徐州市人民政府,有很多成了徐州博物馆的重要藏品。这其中除了李蟠的《根庵文集》,还有明末万寿祺的《遁渚唱和集词册》,内有万寿祺书自作词12首,何坚诗12首,后由张恺慈曾祖父张达收藏。这件珍贵文物,仅在张家就传了四代。张氏一族保护乡邦古籍,怀璧不以为私的美德,至今令人赞叹。

    九十年前演讲集 还原的文化盛会

    沛县档案馆有一册1920年的小书——《徐州中外名人演讲集》,2013年被列入徐州市珍贵档案名录。研读这册薄薄的小书,一场90年前发生在徐州的教育盛会在文字中生动地再现。

    1920年6月,应徐州学界人士的邀请,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来徐州作了题为《教育的新趋势》的演讲。演讲会上,杜威从世界形势和各国的经济讲起,强调学校要解放青年之心志,使其自由,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动精神和互助精神。

    随杜威博士一同来徐讲学的还有现代哲学家刘伯明、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妇女活动家张默君、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黄炎培等。他们分别从教育新趋势、新文化运动意义等多个方面论述了当时国民教育的新趋势及重要意义,演讲内容新颖,语言精彩,与会人员反响强烈。

会后,铜山县劝学所和铜山教育会特将演讲内容辑录成册。

    知识链接:古籍、善本

    古籍,是古书的雅称,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其时间下限一般划到清代末年(1911)。中国古籍传统的分类法采用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

    清代张之洞《輶轩语》说:“善本之义有三:一足本,无阙卷,未删削;二精本,一精校,一精注;三旧本,一旧刻,一旧抄。”

    洪湛侯在《中国文献学新编》中提出,“善本的标准,是否可以概括为以下四项:

   (一)古旧本,古旧本最接近原貌,因为它既没有因翻刻而致误,也不曾发生过误校或臆改,其下限以定在清乾隆六十年(1795)为宜。

   (二)精校本,名家精校本应为善本中最可依据的本子。

   (三)精刻本,各种能够反映古籍印刷技术水平的本子。

   (四)稀见本,各种流传稀少的本子,如禁书、罕见本、海内孤本等。”



新浪微博:@徐州民俗博物馆

腾讯微博@xuzhouminsubowug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