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ENGLISH
媒体报道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活动新闻 >> 媒体报道

转载:中国网《徐州民俗博物馆再现明清繁华 珍贵古建惊艳游客》

来源:www.xzmsbwg.com   更新:2016/1/8 21:27:37   点击:

发布时间: 2016-01-08 10:52:35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刘涵 庄云霞  |  责任编辑: 潘泱

中国网1月8日讯  徐州市民俗博物馆把原来单独封闭的翟家大院、余家大院、郑家大院、刘家大院、权谨牌坊全部打通,形成了院院相连的盛世美景。于元旦1至3日全面向外界免费开放。这几家大院是徐州明清古民居的核心部分,其精致美丽的古建筑风格和独到的民俗文化,引来数万人前来观看,游人络绎不绝,热闹非凡,真可谓万人空巷,门庭若市,再现了户部山昔日官宦人家商贾之地的繁盛荣华。

为更好地挖掘徐州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提升徐州城市品味、彰显徐州文化特色,经徐州市委、市政府决定把徐州市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工程纳入全市城建重点工程。通过对现有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整合,保持较完整的明清至民国时期徐州较高的建筑艺术水平,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建筑风格承南袭北,体现“五省通衢”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品位,整体延续徐州历史文化的传承脉络。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历史文化遗产遗迹,以较完整的明清建筑、民国建筑为主要风貌特征的历史文化街区以及与民俗文化活动相关的重要历史场所,精心打造了徐州市户部山古民居群。

徐州民俗博物馆、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徐州市古建陈列馆、郑家大院、刘家大院、权谨牌坊隶属于徐州市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明清建筑保护中心。

徐州市户部山古民居建筑群总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2006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家大院坐落于户部山东坡,院落分南北两院,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房屋50间。刘家大院位于戏马台景区北侧,占地面积约为550平方米,房屋13间。权谨牌坊位于户部山状元街东侧,占地面积约为350平方米,紧邻郑家大院、刘家大院。权谨牌坊(权氏祠堂),是徐州解放后保存下来的唯一的宣扬忠孝名人的纪念性博物馆。由余家大院、翟家大院组成的徐州民俗博物馆坐落户部山南麓,紧邻项羽戏马台景区,占地6000余平方米,房屋160多间,是徐州明清优秀古民居的代表,也是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唯一的民俗博物馆,目前余家大院、翟家大院、郑家大院、权谨牌坊、刘家大院、与户部山顶部的旅游景点戏马台形成了院院相连通的盛世美景。

徐州民俗博物馆(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徐州民俗博物馆位于市中心户部山东坡,以明清古民居建筑群中的余、翟两家大院为基础修建而成,占地6000余平方米,有古民居55套(163间),是一座以收藏、展示、研究和传承徐州地区文化遗产的专题性博物馆。馆舍依山造势,错落有致,布局巧妙,端庄工正,既有北方之浑厚,又有南方之灵秀,其中“鸳鸯楼”的建筑风格及“内生外熟”的构筑方法等,最具地方特色。

徐州民俗博物馆于2000年4月28日建成并对外开放;2006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 1月10日,经市政府批准增挂“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牌子,旨在充分利用物质文化遗产场馆展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可以说是珠联璧合,两相辉映,使徐州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现馆内陈列有徐州地区生产生活用品及民俗文物千余件,设有生活场景复原、婚俗生育、岁时节庆、地方戏曲、剪纸、香包、花灯、风筝等专题展厅,以及戏曲表演、民间工艺制作场所等。

在这里,您不仅能看到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还能欣赏到绚丽多姿、令人叹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徐州市古建陈列馆

徐州市古建陈列馆隶属徐州市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明清建筑保护中心,始建于1999年,2004年5月18日正式开馆。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位于户部山商城翰林街10号,建筑主体共四层。收藏有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古建筑精品构建和建筑文物,是研究中国古建筑历史的活字典。

徐州市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明清建筑保护中心重新布展的徐州古建陈列馆,是一座以收藏展览古建筑文物,弘扬民族文化为宗旨的专题性博物馆。业务范围包括:古建筑文物的征集、鉴定、登编、修复、保管、展览和研究徐州古建筑及其构件。主要分为室内和室外两个展区。室内展区由“汉唐建筑艺术”和“明清建筑艺术”两部分组成,室外展区为瑰石苑和元碑圃。室外展区是开放式广场,游人可随意游览和观赏。

该馆馆藏建筑文物丰富,是继北京古建馆之后的全国第二家同类性质的博物馆。它的建成开放对提升徐州的城市文化品位,展示徐州城市建筑发展史,具有非凡的意义。


郑家大院

郑家大院位于户部山东坡,东临状元街,西靠戏马台,南邻翟家院,北通权谨牌坊。占地面积1660平方米,建筑面积860平方米,主要建筑19栋。郑家为西周郑国的建立者郑恒公之后,堂号“通徳堂”。

郑家曾是“名噪州府”的名门望族,真正的书香门第,书画之家,典型的儒商。郑氏原居河南,北宋末年迁居苏州洞庭东山。明清年间经商至宿迁,又因战乱徙居徐州,逐为徐州人。四世祖郑绪泰中进士,由素封之家而为缙绅,再传至六世祖郑言官(字凤鸣)。时同族某豪绅侵吞其膏田十余顷,涉诉累年,家道因而衰落。到了清同治年间七世祖郑孝理不得已而租屋设肆,经纪商业,在三民街以开酱园店为生,因经营有方,家资逐渐丰饶。郑孝理虽然经商,却能周恤贫乏,岁施药饵,敦睦里党,亲邻称颂,人称“郑善人”。

同治年间郑孝理先在户部山东买了一座旧院进行了改造,这就是南院。后又将院北的古庙购得,扩建为北院。南院的游廊、主房和厢房四边相连,形成南北两个并列的二进四合院,极具特色。院内庭院深深、雕栏锦屏、花团簇拥、金蟾朱墙,院内有一棵树龄在500年以上的银杏树。紧临翟家大院和权谨牌坊。

现在郑家大院东门为庭院的主门,门厅左侧墙壁上悬挂参观须知,右侧放置导游图及郑家大院的简介,便于游客了解大院概况。该大院为旧时大户人家生活院落的展示空间。根据原有院落结构及参观流线主要分为五个功能分区,宅院的东侧为入口区,南侧为对外经营区、西侧为接待区、北侧为生活区以及学习生活区。


刘家大院

刘家大院位于户部山的北侧入口处,北邻状元街、郑家院,南靠戏马台。原宅占地近10亩,建筑坐南向北,共有三进院落,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78平方米。院后后花园与1985年改建为戏马台的一部分,主体建筑于2000年进行了修缮。刘氏宅与戏马台公园互相通联。与崔家大院、郑家大院、翟家大院、余家大院、张家大院、李家大楼、阎家大院等号称户部山八大家。

大院的主人是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刘向,他是魏晋时期一位不可多得的文学家,写就一手文采斐然的词赋,这位刘家大院的主人,为中国文学史的贡献实在是卓越不群。刘向死后埋骨几里外的城北九里山,他的后人和这所院落也随之起起伏伏,直到民国,他的第七十四代传人在户部山重建门庭开了杂货店,刘家大院才逐渐走向殷富的商途。

根据它的地理位置及现状建筑的结构形式, 前院共有四个建筑,功能分别是:门厅售票处、游客服务中心、文化展厅、茶室。游客服务中心,主要是宣传推介、信息查询、集散休息、纪念品展示售卖等短暂停留的小型服务点,同时也是户部山民居群对外形象展示的一个主要窗口。该院主要有两个功能分区:前院作为文化展示、服务中心、大众茶室;后院作为该院的后花园,是游客休闲小憩的场所。


                                                    寻童趣

权谨牌坊

权谨牌坊又称“权氏祠堂”,是徐州解放之后保存下来的唯一的宣扬忠孝名人的纪念性博物馆。原座落在徐州市统一北街,光绪时修葺原牌坊为前后两进院落,有门楼、享堂、左右厢房等。1980年享堂、厢房被拆,仅存硬山顶的门楼,建筑面积50平方米。正脊饰重檐式小门楼,覆灰筒瓦,并嵌“圣旨”木匾。祠堂墙上嵌有砖雕明仁宗赞词“天朝元辅,中原文献,忠孝名臣”十二个字。1998年扩建古彭广场,权谨牌坊规划迁建至户部山东坡复建,2004年落成。权谨牌坊为1987年11月13日公布的徐州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明宣德二年(1427年),现在户部山状元街东坡,占地面积455.93平方米,建筑面积158.57。 天启四年(1624)杞于大水,清顺治初年奉旨重建。

权谨,字仲常,元末民初人(徐州人),幼年丧父,曾任山东乐安知县,迁光禄署丞,文华殿大学士,官拜太子太傅,以孝廉闻名,是“孝义”典范人物之一。封任是载入《明史》、《彭城志》的编撰工作,曾参与编纂徐州最早的史书。后辞官归家,其母死后三年,朝夕哭奠,感动鸟兽陪祭,仁宗皇帝令群臣效法,宣宗皇帝赐建孝子祠坊,上书“天朝元辅、忠孝名臣、中原文献。”

牌坊就是中国古代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

今天我们看到的权谨牌坊就是比较典型的牌坊和祠堂一体的纪念性建筑。

整个户部山古民居建筑群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既有北方四合院的规整划一,又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可谓地无三尺平特点,在落差较大的地方,构思巧妙建造了一座座独具特色的鸳鸯楼、绣楼以及三明二暗五间房。反映了徐州人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聪明才智,是徐州人独特的建筑风格。所以“穷北关,富南关,有钱人都住户部山。”这是旧社会对徐州城的描述。为此明、清两代,为避黄泛,地方官绅、贾商富豪不惜重金在户部山择地建宅,经过十几代人的努力,不断扩建,逐步形成了翟家大院、余家大院、崔氏翰林府、李蟠状元府、老盐店、李家大楼、郑家大院、魏家园、刘家院9家院落,构成了灵活多样的建筑格局。成为全国建筑史上独树一帜的精品典范。

还有周边商号,户部山周围也是活跃的商业区和苏鲁豫皖交界地区最大的货物集散地,这一带还有很多商业建筑。老盐店是旧时盐业专营时的管理机构,前半部分售盐、贮盐,后部是管理机关,有房屋上百间,是“前店后衙”的格局。此外还有很多商号院落,前面是进行贸易的店面,后边是商人居住的宅院。


                                                 汉式婚礼

徐州市明清建筑保护中心放开格局,打通了户部山明清民居的每家大院,开阔了游客的视野,营造出一种气贯长虹的古建筑集群气氛,丰富了徐州旅游文化的内涵;加之其迎新年逛民宅、赏古玩字画、品民俗风情、观旗袍雅韵、抛绣球、听大戏、寻童趣、诵经典旗袍秀,在余家大院、翟家大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览、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及传承、名人精品书画展、名家讲学活动;在鸳鸯楼下层、余家后院西屋举办的民俗文物专题展;郑家大院、余家大院举行的汉室婚礼表演;刘家大院举办的徐州传统成人取字冠(笄)礼案活动等等,使以徐州民俗博物馆为首的明清古民居不仅是古建筑艺术珍品,更是民俗文化传承的艺术珍品。

户部山历来是徐州的传奇。来徐州,不到户部山,就是没来徐州。因为他是很多历史文人的出生地、传说的集散地,更是徐州战争文化、历史文化和商业文化光彩夺目的地方。早在秦汉之交,西楚霸王项羽就在此山上筑台演兵、秋风戏马,南北朝时期刘裕北伐至彭城,登南山而北望中原,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时宜时也曾据以窥彭城。历代文人墨客亦多登山怀古,吟诗作赋。现在,随着地方政府和旅游文化有识之士的努力,从旅游产业化和旅游文化集大成等多方面考量,打开每个大院各自为营的限制,这一独具地域特色的古民居会融会贯通大放异彩,吸引更多国内及国外的游客,形成“要游神州,先来徐州;来游徐州,先拜户部山头,明清民居走上一走,任你状元及第、翰林达人、北大清华才情高就”的“户部山情结”,把游览以徐州民俗博物馆为主的户部山明清民居,当成游览古建、赏略古风、抒发情怀、人生求学励志的一个体验、旅游、学习必到之圣地。(刘涵 庄云霞)



 腾讯微博:@xuzhouminsubowuguan 

 新浪微博:@徐州民俗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