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ENGLISH
历史新闻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活动新闻 >> 历史新闻

七夕乞巧 红线牵

来源:www.xzmsbwg.com   更新:2016/8/8 16:04:37   点击:

 



  

每一个要上场的都在认真的化妆




小家碧玉初装成


醉石梅卉蝶儿飞


有仙气的女子









100多位爱好者的云集,也是一次民俗的展示




穿针乞巧






投针验巧



刺绣应巧




全体活动成员的辛苦努力

日前,由徐州市云龙区汉文化民俗传承发展中心主办基森智能·巧姝好为七夕乞巧活动徐州民俗博物馆展开。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或女儿节,2006520日七夕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古时候,在七夕节这一天,汉族少女们会约上闺中好友一起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供奉"磨喝乐"、拜织女、拜魁星 、晒书晒衣、贺牛生日、吃巧果、游园赏灯等风俗,始自汉代兴盛于宋元之际。

基森智能·巧姝好为七夕乞巧活动分为七夕民俗由来讲演、穿针乞巧、投针验巧和刺绣应巧四个环节。徐州广大汉服爱好者穿着传统汉服参与各民俗环节,将华美汉服与传统民俗有机结合,在明清古建筑群中再现古韵古香的传统文化,推广七夕作为乞巧节本身的民俗活动,以此为基点持续推广中国传统节日的传统民俗。

    七夕节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文化氛围浓厚,古有牛郎织女相会七夕的浪漫传说,衍生成了今天大家约定俗成的“中国情人节7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户部山古民居群 ,作为徐州古代建筑的代表,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巧姝好为”——七夕乞活民俗活动既有传统的七夕游艺活动穿针乞巧 、投针验巧,也有当下流行的“刺绣应巧,宜古宜今,老少咸宜。既展现了美好爱情,更演绎了中国传统文化。

  “ 乞巧 一词,源于唐代诗人林杰的同名诗:七夕今宵看碧宵,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 乞巧 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大意是: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到来了,家家都抬头望着无边浩瀚的青天,想着牵牛与织女那感人的故事。家家户户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穿完了数不清的红线。林杰用这首古诗,来表达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游园古来有之,又称“庙会,是一种综合性的民俗活动。农历七月,古称兰月。而七夕乞巧节,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在这一天,姑娘们穿上华美的汉服,用花钿装扮自己,参加七夕游园会必不可少穿针 乞巧 、做香囊这样的考验巧手的游戏,少女们在花笺上写下心愿。

这次七夕民俗活动由徐州市云龙区文化馆、徐州市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明清建筑保护中心、徐州市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徐州市云龙区弄影影视工作室、徐州市JOJO国际彩妆、韶华汉服工作室、徐州彭城大风汉服社协办各参与方推广传统风俗习惯、传统技艺、生活文化的宗旨,共同致力于传统民俗的传承与发展,展示传统汉文化淳朴的民风习俗,风土人情,感悟岁月流逝,历史演进的浓缩景象。

    民俗馆庄馆长表示,本次活动旨在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结合户部山古民居群的美景和游戏,让古老的节日焕发出新的光彩,也让更多的人能走出家门,体验民族文化。

 


新浪微博:@徐州民俗博物馆

腾讯微博:@xuzhouminsubowuguan